西泠10周年慶典秋拍今日凌晨圓滿收官,38個專場、5000多件拍品總成交額為18.33億元,總成交率83.33%,創西泠10年拍賣歷史之最。這是否是中國藝術品市場北重南輕格局的拐點?
作為歷屆以來專場最多、規格最高的一次大拍,此次西泠秋拍一如既往地以藝術史及藝術品的內在價值為脈絡。從3天的拍賣表現來看,“真、精、新”的專場及拍品尤為受到市場關注,存世孤品、名家遞藏及首度面市珍品陸續亮相,中國首屆青銅禮器專場、中國明清泥金扇片專場、中國歷代古琴專場、靜風堂藏紅色題材書畫專場、文房清玩·晚清六大家篆刻專場成交率達百分之百,更有多個專場成交額創歷史新高,多項新成交紀錄在激烈競價中誕生。
特別是一些小而精致的作品,拍出了意外高價。比如,中國明清泥金扇片專場的第948號拍品,陳洪綬行書詩鈔“我還楓水,春山華朝”扇片,小小一把泥金扇面,從80萬元起拍,最終以644萬元成交。陳洪綬是清代人物畫大師,優質的書法拍品很少見。西泠拍賣總經理陸鏡清說,這是他自1979年進入書畫市場以來,見過的唯一一件如此小而精彩的陳洪綬書法。事后,買家還告訴他,離自己的心理底線價位還蠻遠——1000萬元。這些作品的內容,符合買家對自我的心理定位,是他人生的總結與濃縮。
弘一法師的書法,一直是近年拍場上討喜的拍品,此次最熱的還是弘一法師的兩個字:放下。該行書尺幅不過52.5cm×19.5cm,落款“弘一沙門演音書”。38萬元起拍,經近50輪競價,410萬落槌,加傭金最終成交價為471.5萬元。“僅有兩個字的《放下》拍出471.5萬元,還是讓人意外。”陸鏡清說:“作品原是上海書畫家陸伯龍舊藏,這件作品的內容‘放下’與弘一特別契合,買家一定上了年紀且有人生閱歷,能拿得起放得下,也許他希望作品能伴隨自己中晚年的人生發展。這兩個字對一個人的意義難以用價格估計,拍出高價可以理解。”
據不完全統計,本場拍賣共辦理競買號牌1400余塊,比春拍凈增400余塊,這意味著,在全國藝術品市場深度調整緊縮的時期,西泠秋拍起碼新增了500余位新買家。據初步統計,全部買家中,20%來自上海,20%來自浙江。陸鏡清說,在今秋藝術品市場的整體調整環境下,西泠拍賣的現場氛圍和成交表現可以用“人氣滿堂”來形容。這10年西泠拍賣植根于西泠印社的文化土壤之中,堅持著以學術指導拍賣的理念,傳承了百年西泠的文人情懷和金石精神,這既是對西泠拍賣10年磨礪與精耕的一場總結,也是開啟新篇章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