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師兩個字“放下”,成為今秋拍場最溫暖人心的寄語,下半年的藝術品市場也延續回暖走勢,穩中有升。中檔價位拍品成為維持市場穩定的重要因素,而青銅器、外國名人手跡、當代玉雕、紫砂、盆景等門類成為書畫以外新的市場熱點。隨著西泠十周年慶典秋拍落下帷幕,38個專場總成交額為18.33億元,總成交率83.33%,從預展開始一直持續到落槌始終保持著旺盛的人氣和火爆的現場,無疑成為今秋拍場令人難忘的一景。
區域拍賣差距漸縮小
隨著市場不斷的成熟,國內市場也呈現出一個整體的格局。長三角地區藝術品拍賣業在結算進度、盈利面方面保持著優勢,進而在成交總額上取得不俗成績,亮點頻現、交易記錄頻頻打破。這一切都顯示出南方市場正在擴大發展,市場變得更為堅實,表明南北市場立足于各自的文化傳統,確立了各自的發展方向和地位。據不完全統計,西泠拍賣本場共辦理競買號牌1400余塊,新買家500多位,有大量北方買家來到西子湖畔。經過多年培育,和競爭洗牌,多數一、二線拍賣行均在全國范圍內思考和認識品牌建設與經營,以注冊地文化為中心,輻射影響力,精耕市場,面向全地域買家。
市場熱點呈現多元化、國際化
本季秋拍令藏界興奮的是,除去傳統書畫作為成交砥柱,各個其它門類也展現出多元魅力。但凡精品出現,便引發競買高潮。西泠拍場北宋版《妙法蓮華經》,宋拓連環畫帖《華嚴經》,兩部成交額總計1564萬元,頂級品質保證了巨大的升值空間。中國首屆青銅禮器專場百分百成交,專場總成交額近4000萬,遠超估價,可以說開國內拍賣之先河,對促進青銅器的回流具有積極意義。外國名人手跡,進一步開啟國際化路線,馬克思有關其晚年思想,并提及恩格斯的重要親筆信,以419.75萬高價成交,創西方信札手稿中國拍賣紀錄。西泠拍賣攜手當代玉雕革新代表人物邱啟敬推出個人作品專場,成交額為1.19億元,別開生面。可以說,文化領域的全球化格局正在打開,國際化也成為中國拍賣市場發展的重要關鍵詞。
行業建設重在提升誠信、提高學術
作為歷屆以來專場最多、規格最高的一次大拍,十周年慶典秋拍獲得如此佳績,西泠拍賣總經理陸鏡清表示:“這十年,西泠拍賣植根于西泠印社的文化土壤之中,在門類推出和現場服務等各方面體現出‘誠信、創新、堅持’的宗旨,傳遞百年西泠的文人情懷。”藝術品拍賣越來越注重文化的傳播,誠信經營,承擔起藝術品價格標桿、安全保障。更不容忽視的是拍賣行業對產業鏈貢獻,從廣告宣傳、出版印刷、會展、物流、保險、學術教育等相關產業繼續帶來支持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