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錄號: 338
估價RMB: 80,000-100,000
成交價RMB: --
褚德彝、張蔭椿題跋劉喜海等諸家遞藏《漢李業石闕》
清道光間劉氏初搨本
1軸?紙本
鑒藏印:
劉燕庭西蜀得碑記(朱)?丁未(朱)?潘秋谷所得金石書畫(朱)?同治甲子潘康保三十二歲后所得(朱)?松窗審定(朱)
題跋:1.
漢李業石闕。劉燕庭西蜀訪得之初搨本,今歸弁羣先生秘匧。褚德彝。鈐印:褚德彝印(白)
???2. 按《一統志》,漢議郎李業墓在梓潼州西五里,則此為業墓明矣??闕旁明李璧跋附錄以備參攷。弁羣先生得漢李業石闕初拓本,裝裱成軸,因錄示劉燕庭《金石苑》文,屬為過寫如右。蔭椿。鈐印:張蔭椿印(白)?趨古(朱)
提要:
《漢李業闕》,為現存漢闕中年代最早者。初著錄于宋王象之《輿地碑記目》,明正德己卯(1519)李璧書有志表,后湮沒不見于世。清道光乙巳(1845)為梓潼知縣周樹棠于山溝邊所獲,故移至李公祠與志表并置。咸豐乙卯(1855)知縣張香海復修,今在四川梓潼縣南門外李節士祠內。
此本即清道光時初出土拓本,墨色淡雅,古意盎然。上鈐“劉燕庭西蜀得碑記”朱印,為清金石學家劉喜海官居蜀中時鳩工精拓。劉氏道光二十五年(1845)任四川按察使。在職兩年間,編纂《三巴孴古志》一書,輯錄蜀中石刻。葉昌熾《語石》卷二云:“蜀碑初不顯于世,自劉燕庭方伯命工椎拓,始稍稍出。”后迭經潘康保、張增熙遞藏,又褚德彝題名,張蔭椿長跋,綾邊舊裱,誠為可貴。
[CHU DEYI, ZHANG YINCHUN, LIU XIHAI, ETC.] HAN LI YE SHI QUE
Ink-rubbing in Daoguang period of Qing Dynasty
1 scroll
89×57.5cm
RMB: 80,000-100,000
跋者簡介:1.
褚德彝(1871~1942),原名德儀,字守隅、松窗,號禮堂,別號漢威,室名角荼軒,浙江余杭人。成憲侄。精金石考據,嗜古博物。尤精篆刻,初師浙派,后潛研秦漢鉨印。工畫,亦能寫梅。
?????2.
張蔭椿(晚清民國),生卒年不詳,字硯孫,杭州人。畫家張大壯之父,精鑒別、富收藏,工書法,與羅振玉、王國維友善。
藏家簡介:1.
劉喜海(1793~1852),字燕庭,山東諸城人。劉墉侄孫。嗜金石碑刻、古泉珍籍,精鑒賞,富收藏。編有《金石苑》、《長安獲古編》等。
?????2.
張增熙(1870~1917),字弁群,又字查客,吳興(今浙江湖州)南潯人。為富紳“四象”之一張頌賢的孫子,張寶善長子,張靜江長兄。其年二十一應童子試。曾漫游西歐各國,考致強之道。
西泠拍賣網上刊載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報導、圖片、聲音、錄像、圖表、標志、標識、廣告、商標、商號、域名、軟件、程序、版面設計、專欄目錄與名稱、內容分類標準以及為注冊用戶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及適用之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及/或其它財產所有權法律的保護,為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
未經西泠拍賣網的明確書面特別授權,任何人不得變更、發行、播送、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賣網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西泠拍賣網所屬的服務器上作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特別地,本網站所使用的所有軟件歸屬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及國際版權公約法律保護。除經本網站特別說明用作銷售或免費下載、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復制、修改、經銷、轉儲、發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嚴格禁止的。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律追究經濟賠償和其它侵權法律責任。
任何使用者將西泠拍賣網展示的拍品圖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業用途、非盈利、非廣告目的而純作個人消費時和用于商業、盈利、廣告性目的時,需征得西泠拍賣網及/或相關權利人的書面特別授權。應遵守著作權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的規定,不得侵犯西泠拍賣網及/或相關權利人的權利。